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勤能補拙之再接再勵篇(阿里山下水里)

勤能補拙之再接再勵



2011年4月23日,在昨晚澎湃的熱水洗滌了一身的汗垢後,又經過了一整夜暖暖被窩的休息,上山時的疲憊應已消失大半。

本以為夜裡的小雨和濃霧會壞了今天的行程計畫。半夜醒來,看著明月高掛窗外,頓時,放心不少,又繼續睡去。感覺沒多久4:30的鬧鐘響起,急促的狗叫聲,催促著我起床。今天阿里山到水里的路途比昨日遠(Eddie兄形容它是又臭又長,今日走來真有同感)。今天的坡度不比昨日,最高也不到2500公尺,而阿里山已近2200公尺了。所以爬坡的路程不管是距離或是高度都是有限了。雖然經過一夜的休息,仍是須考慮到,體力尚無法完全恢復。今天能發揮的是有限,心裡早有覺悟。今日再面對坡道時,只能忍,只能龜,別無他途了。


起床後匆匆的打包行裡,及盥洗,先到小7去買些補給品,及吃早餐。在飽足後再次出發,開始今天的旅程,此時天尚未完全亮起來。因為是地處海拔2000公尺,所以氣溫不是很高,剛開始是有點涼意。但在騎了一段路了暖身後,身體便漸漸熱了起來。


這兩天台18及台21170公里的旅程中,藉由這兩條高山公路欣賞了台灣山岳之美。這塊土地的地形地貌的形成本身就是個奇蹟。這塊土地孕育多樣性物種,包括了動物、植物,以及我們讚嘆為鬼斧神工的天然景緻。只是沿路的檳榔、茶園、菜圃及其他農作的種植,雖然為我們生活帶來了一翻的榮景,改善了不少人的生活,也給了我們視覺不同的感受。受惠者包括供給與需求雙方,當然也包括我在內。即使今天我以所謂單車節能減碳方式悠遊於這兩條公路,欣賞著沿途風光。在面對沿途多處因土石流引起的道路坍方,山地邊坡坍塌,民房、學校、田園被掩埋。而公路維護單位則不斷的維修整建,人們為了生計不斷的開墾與天爭地,高度開發,我不是專家,我也不知這樣子的作為在未來與永續的觀點來看是否必要?面對大地反撲的土石流,是否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警惕或訊息?這是意味著這塊美麗的土地正在淌血呢?是否暗示著我們對這塊土地的使用方式有必要改變及檢討?


再見了天主教福若瑟服務中心,謝謝你給了一夜的溫暖



一出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大門,隨即開始了今天的旅行,一段屬於熱身的緩坡在輕晨,在天未亮時,開始了這一段屬於一個人的旅程,完全屬於自我


雲霧仍未完全散去

路旁隨時的出現的巨木,令人驚艷連連



阿里山淨水場

一段舒適下滑的緩坡

這樣的景緻及天空讓人放心(但山區天氣多變,事後證明這樣的結論是錯的)


樹求生存的生命力

雲霧還是無法完全散去

信義鄉到了(這裡是嘉義及南投縣界),回頭看是阿里山鄉



在這裡遇到了耶穌光(就是這道光,昨夜寄宿天主堂,今早就看到這道耶穌光,真是太巧妙了)

山谷裡似乎要形成雲海

這樣的景色很迷人,可惜這地方無法久留

唉呀又是個大坍塌,及道路施工


18公路99, 100公里處



巧遇山大王帶領猴子猴孫逛大街

玉山國家公園界碑到了

道路繼續往前走去


給猴子們走的天橋(這是人的智慧與對猴子們的恩澤嗎?我確實有點愚蠢,所以我會懷疑猴子們真的會使用這人類為牠們打造的天橋來過馬路嗎?還是這是人類的自以為呢?)

東埔山莊請往下走


奮力生存的蒲公英

塔塔加到了


山谷裡的雲層快速的在堆積,讓人有點憂心

18終點109.5公里,也是台21的終點了,順著台21倒數,很快就可以抵達水里了



塔塔加遊客中心前,這時已8:30,在這裡享用了從阿里山小7帶下來的糧草


遊客中心附近的花花草草



前面又是白濛濛一片,但很快在9:15就抵達了新中橫路上有名的景點夫妻樹


在夫妻樹這裡,開始下起了雨,怎奈此後一大段路無可遮風避雨處,但已是過河卒仔,只有往前進一途了,將相機以預備的塑膠袋打包起來以防泡水,趁著雨勢不大,硬著頭往下騎,好不容易來到此處農園,雨勢已止,前方又轉彎處又是一個大坍塌。

這樣的景象,當日的土石流是多麼的劇烈可怕

田裡插滿了支架,支架下細看是蕃茄苗

終於看到村莊聚落了

松泉橋是一座曲線悠美的S型大橋


在橋的左側可以看到之前被土石流掩埋的山壁下的明隧道


看右側的山壁也是無一處完整,誰知它在那次大雨沖刷後,什麼時候又要坍下來,造成另外一個傷害呢


隆華國小---土石流的受害者,他的今生與前世

隆華國小的今生


華隆國小的前世



土石流肆虐的遺蹟,與待收拾的殘局



右下角是台大實驗林和社苗圃

159往羅娜,羅娜國小有我家公主山地部落服務的回憶,羅娜村原是信義鄉的行政中心

陳有蘭溪橋是台21線上最長最特別的橋

橋面在中間轉了個90度的彎,另外橋面還有乂路支線可通郡大林道

下了橋,轉個小彎,再上橋,有點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fu

右側又是一個被埋在土石堆的明隧道(豐丘明隧道)

信義農會酒莊及梅子工廠

到目的地水里的最後一段路程又是坍方,道路改道到溪床

原道路沿著山邊築設,禁不住雨水的沖刷整個滑了下來

人以為能勝天,所以換個工法再把它做上去,可是真的有贏過嗎?

駁嵌下面有座吊橋有古味,改天再來走走探探


再度回到原路來,路標已不指水里了,水里已咫尺近

水里到了打包搭車回家13: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