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2012白河小南海,後壁菁寮走一回

白河小南海,後壁菁寮走一回

這是在201211月初的水上洽公結束後的延伸行程,在規劃水上行程查看地圖時,無意間發現小南海這個地方,它引起了我的好奇。而小有名氣的無米樂故鄉後壁菁寮離水上亦不遠,雖然水上、白河及後壁三個地方,分屬嘉義縣與台南市。但它們的地理位置是在這二縣市的交接處,因此這三個地方可以連起來繞一圈。

水上洽公結束時,已是中午過後,在水上街頭胡亂的餵飽自己,即出發開始繞一圈。

水上的舊名叫水堀頭

這家生意不錯

168號公路指往白河的方向

時值11月了,在台灣算是秋未冬初的季節,今天沒有很大的太陽,路旁田裡的油蔴是遍地黃花,為這秋的季節增添了不少顏色,這就是台灣秋天大地的容顏

寬廣的馬路,橋的下面流的是曾有惡名的八掌溪。越過了這通合大橋便出了嘉義縣水上鄉到了台南市的白河區

過橋之後的田野還是一樣的黃澄澄,秋未冬初的田野,農民以作物來彩繪大地,就是這麼精彩

我今天頭盔的顏色是黃白相間,行走在田野之間整個很搭調,毫無突兀

一畦畦整齊劃一的尚未結果的鳳梨田是整個綠油油的,台灣的鳳梨在經過不斷的改良之後有所謂的金鑽、蘋果、牛奶、香水等多個品種,除了做土鳳梨酥的土鳳梨,要吃到酸的已不容易。

除了油蔴與鳳梨田之外,稻田當然不能缺席,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金黃色的稻田上方鳥兒滿天飛翔

不一樣的景像,這塊歡迎光臨白河鎮的路牌出乎意料的低調,想這是一條不知名的鄉間小路,一切都是那麼的低調,所以這也就不會引起注意了,它以這樣純樸形式的存在反而和這個背景環境很融入

在台灣,金黃色的稻穗不是只有花東而已,只因西部的農業比較多樣性。田間的小廟、涼庭是老農民休憩的好地方。泡茶、聊天又可以守護著他們的農作,看著他們的田園

仰望,天空下的稻穗穗穗飽滿,粒粒金黃,是到豐收的時候了,過往的辛苦汗水,就將有了代價

這就是嘉南平原,開闊的視野無限延伸,雖不是平疇千里,但也足可心曠神怡了

氣溫逐漸轉涼的歲末,細心的訶護是將來甜蜜收成的保證

多樣不同的種植,使得田野擁有活潑的幾何及色彩,不再是單調的視覺

小黑趴在路中當路霸,還好我也算是愛護動物的人士,不然就嘎你告過,其實我也很怕牠抓狂

小南海位於台南市白河區和後壁區之間,是由上茄苳埤與將軍埤二個埤塘組成。是屬於嘉南水利系統的防洪灌溉埤塘,面積大如湖,碧波萬頃,設有環湖步道,林木茂盛。湖側有一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普陀寺,所以名為「小南海」。

能在田邊水岸垂釣是一種幸福

雖不是碧波千頃無窮目,卻如小家閨秀凹凸有緻的水岸,及樹林枝稍上點點白鷺也是一幅好畫美不勝收

將軍埤(我只是個小兵而已,這完全是借位效果,希望不要誤會)

吊橋去離情,小徑訪幽境 


可賞景,可騎車



離開了小南海,再回到了田野間,一樣黃澄澄的稻田,更飽滿的稻穗,更亮藍的天空,又是一望無際,無垣無垠




小丘邊的棧道築得恰到好處,隨著溝渠蜿蜒的小徑,像是要帶我去尋找那生命的源頭似的


在這裡我心曠神怡了

今天的行程全是嘉南大圳的灌溉區域






在平原裡,在田野間,有藍天、有綠地,有白雲,也有流水,有和風煦陽,鳥語花香,一路都很順暢舒適,未曾想到要休息,一圈圈的踩踏很順暢,醉心於週遭,沒有想要停止的想法,不知不覺的就到了後壁

後壁火車站為縱貫鐵路台南最北端的車站,其站前臨台1號省道,創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5年(1902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為傳統的木造建築。昭和16年(西元1941年)嘉南大地震使得站房傾圮,同年改建為現有模樣,外觀為魚鱗板,基座則是洗石子,是目前台灣尚存且實際提供服務的日式木造火車站之一。






在往菁寮的路上,我與火車在田間不期而遇了,一切都是那麼的湊巧,雖然我們不曾相識,縱然未曾碰撞出火花,但就是有緣,雖然之後我們各奔東西,沒再有交集 

在田裡,稻草人們正肆情的玩著放風箏的遊戲,害我也想下去摻一咔。這樣的畫面好幸福,有趣又美麗。讓我好羡慕他們能夠成天無憂在遊戲,也讚嘆我們的農民實在很有創意。

田間稻浪裡騎車悠哉又有趣

菁寮地區在民國四、五○年代,曾經是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聚落之一,因為交通、政經地位的遷移。經過數十年歲月的演變,一切返璞歸真。現僅存菁寮老街(俗稱北勢街的古老街屋即是當時最熱鬧的商店街) 作為其昔日榮耀的歷史見證。

菁寮天主堂,由普立茲獎得主-德國建築師歌德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所設計,本地工匠施工建造。其特殊前衛的外觀造形設計,曾是菁寮地區的亮點,與當地田野風光結合成饒富趣味的一景。

教堂興建在1960年代,那時時值戰後,日人建築師都離開了,而台灣本土建築師才開始培養,是建築師界青黃不接的年代。來台灣傳教的傳教士在找不到本土建築設計師的情況下,只好請國外的教會幫忙在國外找設計師,就在這樣的因緣下成就了歌德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 的第一件海外作品。


菁寮國小(百年小學,創校於1911)的中正堂,光看到這樣的建築即可知道這是一所有歷史悠久的小學



國小裡的另棟老建築

墨林社區

墨林文物館原是日治時代「菁寮醫生」之稱的梁耀明先生故居2000年在得其後代的支持下成立的墨林文物館,館內還保存有原診療所的痕跡。尚可見到「重仁診療所」的匾額還掛於館內及許多梁醫師當時使用的醫療器具

墨林文物館及其典


滿之米桶

飯瀝

鉛華洗盡之菁寮





菁寮老街





離開菁寮,在菁寮村外

在八掌二橋上,路燈上的裝飾是嘉義縣鹿草鄉的意象,河床裡在旱季雜草叢生,流水無多,看來有點蕭瑟



鹿草鄉三角村毛蟹行,163公路有一段是芒果林蔭大道

40-1道路則兩旁是蔗田,甘蔗長得比人高,這是標準的農路,沒有號誌也沒有畫線,整條路上只有你一個人,你騎著車前進,沒有方向感,你順著路前行,數著電線桿前進,右電力左電信,一個完全默生的地方,好似掉進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時空。在穿越82號東西向快速道路後,很快的接到168縣道回到了出發地水上鄉結束了今天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