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20180112騎趣信義風櫃斗賞梅花

騎趣信義風櫃斗賞梅花

臺灣青梅主要產於南投縣的信義鄉和水里鄉二地,其中又以信義鄉為最大宗。而信義鄉的主要青梅產區則是在陳友蘭溪左(西)側的山麓上,其中又有烏松崙、風櫃斗及牛稠坑三大區,每年的一月中旬是梅花盛開的季節,山麓上的梅樹花朵盛開怒放,層峰相連,此時原本青翠的山頭似白雪靄靄稍近觀賞梅樹老幹歷盡風霜蒼勁曲折,新椏蓬勃,崢嶸向上,枝頭白花茂盛,各自爭艷,以鐵樹銀花來形容至為貼切。

梅花盛開的季節,山麓上的梅樹花朵盛開怒放,層峰相連,此時原本青翠的山頭似白雪靄靄

梅樹老幹歷盡風霜蒼勁曲折

新椏蓬勃,崢嶸向上

騎單車來信義、水里觀賞梅花已是第4次了,2014年和Jack(坤哥)從台中以二鐵方式一同前來,那一次我們在郡坑國小接受了當時蔡校長的建議,改道去水里了三部十路的梅園,過程非常有趣值得一再回味那裡陳董梅園的主人也是車友,待人也非常熱情友善,已為文紀錄。賞梅最早的一次是2013年去烏松崙,那一次年代較久,路況印象已不多只記得有點陡就是了,不過邊騎邊玩踏皮踩不動了就下馬休息欣賞山景,賞心悅目。

2013年的烏松崙之行

2014年的郡坑國小(坤哥和蔡校長)

三部十路陳董梅園與坤哥

今年這篇風櫃斗賞梅記本應是在2016年就要寫的,但因為那年計畫裡是要在回程裡順道羅娜的,但在出了新鄉部落後覺得肚子有點失控,所以只得草草結束,一路飛奔下山控制災損。也就因為這樣一路延宕至今,再重新來過。

在一月這個季節裡的臺灣氣溫通常是偏低的。雖然這幾年氣候變得有點紊亂,在平地常有機會遇到溫暖的天氣,但在信義的清晨溫度還是不會太高的。今日適逢這個冬季的第一道寒流來襲,早上信義市區裡車外的溫度只有6C,這樣子的溫度對於一個生活在亞熱帶的臺灣人而言算是極低溫的,所以著實讓我猶豫了一下,是否要即刻組車出發呢? 但是在車上吃了根之前參考武道能趕石磊單車聖誕單車賞楓團時TOBY給的棒棒糖之後,意志變得大堅定,果決的,精神抖擻的下車組車,不畏低溫寒風出發(感謝TOBY每年總是多給棒棒糖,雖然這幾年也給了牙醫不少錢,但仍不悔)

信義市區的街道路幅較為狹窄是較不適合停車的(尤其是外地人),所以我總是停在尚未進入市區處的路邊白線之外。因為信義鄉的市區範圍不大,很快的就騎進了市區,且出了市區來到跨越陳友蘭溪的愛國橋,過了橋即是陳友蘭溪的左岸了,不管是要去烏松崙、楓櫃斗、牛稠坑都需越過陳友蘭溪。

愛國大橋


過了愛國橋後順著道路左轉的綠美巷再接陽和巷,開始即有零星的開了花的梅樹了,除了梅樹外尚有整理得清爽整齊的火龍果園,山區道路總是較狹窄,這段路是緩緩的上升中,路的右邉大部分是山壁,左邉則是陳友蘭溪的溪谷,民宅也大部份集中在這一側。

早上斜射的陽光,帶來很棒的光影效果

清爽整齊的火龍果園

通過了愛國橋,經過了綠美巷及陽和巷,不到一公里處即可看見喜覺支梅園梅宴工作室,這裡有可以停車的地方,也有觀景平台,可以停下來小歇一會,觀賞河谷及對岸信義鄉市區及山景(信義鄉市區海拔大約在500公尺這裡大約是540公尺)

喜覺支梅園梅宴工作室,也有觀景平台

繼續延著陽和巷往前走1.3公里(海拔約620公尺)會抵達風櫃斗勒石,此處也有休息觀景平台,也植有可以近身的梅樹,適合泡茶,煮咖啡,拍照留念。

風櫃斗勒石

從風櫃斗勒石上來,一路都是大大小小的梅園了,只是這些梅園梅樹大都植在陡峭的駁坎上,且沒有開放只適合遠觀




一路都是大大小小的梅園

從信義到風櫃斗梅園的開放賞花區自強國小附近並不會很遠,海拔也沒有很高(860公尺),大約只有六、七公里,單車在山路上繞了幾個彎,幾次停下來拍拍照,看看景便到了





單車在山路上繞了幾個彎,幾次停下來拍拍照

自強國小是個迷你小學以前是山下愛國國小的分校,附近有幾個開放的梅園可供入園賞花,也供餐及賣些當地的特產,梅子相關產品,話梅、梅精、梅酒、薑、葡萄等等….,梅樹下也有咖啡座,時間如果足夠,能夠閒情的在梅樹下野餐或喝咖啡也是樂事一件。

自強國小是個迷你小學



主人特別在梅園裡梅樹下舖了石塊小徑及撒種了些波斯菊,更增添了情趣。


梅樹下舖了石塊小徑及撒種了些波斯菊,更增添了情趣

就在這個區域小逛了一下,今天雖非假日,但遊客車輛仍是不少,會車時會有小塞的情況,幸好有警察在此指揮,才沒使情況惡化。
在花季期間的假日,上山的路會進行單向交通管制,即是車輛僅能從愛國橋方向上山,不能原路回程,至於我這種腳踏車就沒差了,隨你自由行,只是我本來就沒計畫要原路下山。

車輛僅能從愛國橋方向上山,不能原路回程

在這裡休息夠了,看夠了,拍夠了,時間漸晚太陽也不時露臉氣溫已不像早上那麼低了,應該有十六七度吧遊客有越多的趨勢是該繼續今天的旅程了,找到了往新鄉部落的陽和巷出發向前推進。

路還是在山中繞,旅人遊客三三兩兩,路邊盛開的梅花一直映入眼簾,可是卻也發覺這些年來檳榔樹好像有在梅園中慢慢起的現象。



盛開的梅花一直映入眼簾

檳榔樹好像有在梅園中逐漸起的現象

車子又騎了沒多久,看到路邊有遊客在吃便當,心裡想應當已是中午時分了,自己肚子也餓了,是該放飯了,附近剛好有個小型的停車場,在梅樹下,陽光也照射得到,很適合埋鍋造飯,便就地開伙了。

路邊有遊客在吃便當,害得我肚子也跟著餓了

埋鍋造飯,就地開伙

出門在外,伙食就一切只能從簡,所以今天只帶了包孩子厭棄的巷口拉麵,和冰箱裡搜括出來的雞蛋、桂冠魚餃、蛋餃、燕餃各一只,及帶了一朵前些時參加武道趕石磊聖誕單車賞楓活動在石磊買的段木香菇與一粒蘋果來煮食充飢。

在荒郊野外這種有點微冷的天氣裡能夠在梅花樹下,照著和煦的陽光,吃著剛起鍋的熱食,自有一股溫暖上心頭,對於已胸無大志的我也算是上蒼的恩寵了。

出門在外,伙食就一切只能從簡

飽足之後,慢慢收拾鍋碗瓢盆整理垃圾,充滿活力重新打包再出發,經過了一陣小上坡之後來到了陽和巷的重要景點,這裡有許多遊客駐留賞景,從這裡可以遠眺山下橫跨陳友蘭溪及十八重溪的臺21線新中橫公路橋墩紅色的陳友溪橋及沙里凍橋、往郡大山的管制站、豐丘地區、及右側的新鄉台地,且很幸運的今天的好天氣好空氣,所以景緻很明朗。

許多遊客駐留在此賞景

過了這處觀景點路是一路下坡路上要注意的是減速及來車從路左側遠處遙望農業發達的新鄉部落

遙望農業發達的新鄉部落

下坡的路程及時間總是走得快過得快,毫不費力的來到牛稠坑這很意境的老宅前,院子前的老梅樹盤根錯節的在屋前,梅花已綻放滿枝頭,把老屋點綴得美不勝收,看起來很有意境。此時若有筆墨在旁定要塗鴉一下,即使佳作難得,心中也必定大快。


老梅樹盤根枝椏交錯在屋前,枝頭梅花已綻放

牛稠坑的柳家梅園就在稍前面一點,這裡也是有提供餐飲服務的,園裡整裡得很乾淨,地勢雖有起伏但算和緩,梅樹似也有疏整過,每棵相距不會太近,很適合舖張地墊三五好友坐下來聊天休息,或靜靜思想仰望天空,或放空一切光曬太陽,吸收天地精華,或頹廢半晌不思不想,亦無不可。






舖張地墊三五好友坐下來聊天休息,好不快活

前面曾經提到交通問題,下面的牛稠坑橋也是個管制點,花季期間假日車子到了牛稠坑橋即管制不可再往上行。

這一頭上來的車子到了牛稠坑橋即管制不可再往上行

不管美景如何當前,欣賞夠了,時間到了就需繼續再往行,出了牛稠坑到新鄉部落間有一小段路是緩上坡,中午吃飽飽的我,馬力是足以應付的。

新鄉部落的布農族人主要為巒社群,於日治時期被日本人移住下來所建立的新社,又名頭社坪,部落裡路的兩旁立有石碑,介紹巷子裡人家的姓氏及他們的來處,路邊牆上有著精彩的壁飾刻畫介紹族人早期的生活方式與型態,藉以承傳族人的文化與傳統。



出了新鄉部落的牌樓,接著而來的又是一段大下坡,下一站是到羅娜,下了100公尺的高度後,在义路看到了右轉往羅娜的指標,沿著筆石溪左側的道路下行,很快的看到一座紅色的羅娜橋,橋是建在河谷的低點處,所以過了橋後當然是要往上爬,沿著山側筆直而上的路通常會有點陡,但是今天只有我一個人,沒有成為豬隊友的壓力,呼吸景然有序所以這一路還算順暢。

在往羅娜的路上回看剛剛從新鄉下來的路

上了羅娜台地之後,路旁有座大門深瑣的神秘莊園再來是一大片已採收完的高麗菜及尚留存枝架的蕃遠處則是成熟可以採收葉子呈現黃色的葡萄園。

大門深瑣的莊園

羅娜台地的田園

來到部落外,來到了這個不知名的公園,它的字掉了,可是我怎麼拼也拼不成句來,下方則是一個很大的廣場,在藍天高山下自然成就它的氣勢。

掉了字的不知名公園

大活動場

距上次來羅娜部落(Luna),已經七八年了,羅娜的外觀似乎有很大的改變,這個廣場也是我以前所未見的,進了部落更是覺得默生,羅娜是目前山地原住民鄉鎮中最大的部落,在日治時曾經是信義鄉的鄉政行政中心,所以羅娜的基礎公共設施算是齊全,羅娜國小已有百年校史。台灣光復後,鄉公所遷移明德村(即今信義或內茅埔)。雖然羅娜部落現在住的是布農族的郡社群人及少數巒社群人,但Luna是鄒族語,相傳是古代有個居住在和社的鄒族人Lulunana到此打獵,後來這個地方就叫做Luluna,簡稱Luna了。


羅娜部落入口的大牌樓

在部落外眺望遠處的尚有殘雪玉山各峰

羅娜的天主堂


創校已百年的羅娜國小

羅娜居民的主要族群,布農族郡社群

羅娜國小後門旁的百年大樟樹,在後門我聽到了小朋友練唱的聲音,只能以天籟來形容。

羅娜街上的膽大路來到此一遊的我,膽子越來越大了

出羅娜時在路邊看到這棵果實鮮紅的植物,似曾相識又不識

羅娜下信義的路真的有點陡,心理慶幸我不是從這頭騎上來的()

終於找到山通大海大石碣」,原始的那塊石碣在八七水災時被大水沖失了,所以這塊是後來勒製的雖然不是原始的那塊,但心裡還是很滿足。因為正面拍是大逆光,所以只好從側面拍。

陳友蘭溪橋跨越了陳友蘭溪及十八重溪很是雄偉壯觀

在陳友蘭溪橋上轉往郡大山的入山管制站,現在管制站已經撤哨了,入山證就自己投入柵門上信箱即可。

入山證就自己投入柵門上信箱即可

豐丘的大片葡萄園,這裡是信義葡萄的主要產地

走在新中橫舊路上,看到這巨大壯觀的攔砂柵,想它要攔的應是土石流吧!

有聞這本應叫沙里洞橋的,後來因為某種原故改稱沙里凍橋

曾經是新中橫不可或缺的豐丘明隧道,在民國97年的辛樂克颱風崩塌,大自然的力量讓人敬畏

已經廢棄的豐丘明隧道入口

時間尚不是很晚,雖然已經過了冬至但一月的太陽下山時間尚有點早,加上在山谷裡天色更容易昏暗下來,在陽光西照下的新中橫有點繁忙如巨龍般偉大的陳友蘭溪橋上,遠處上方的玉山山頭仍積著未溶化的白雪,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有點金黃,洽是個黃金山頭,是我們美麗的寶島臺灣。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