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梨山華崗力行慢漫騎之下篇--華崗到霧社


梨山華崗力行慢漫騎之--華崗到霧社



華崗的海拔高度是2,400公尺左右,僅比福壽山高約180公尺,從福壽山農場到華崗途中的至高點大約是在2,500公尺,以坡度來說並不陡。但不知是何原因?短短的9公里路程卻騎得比平常慢且辛苦,不過終究還是在天黑前進入華崗,找到了可以寄宿的地方—開基梨山老母(慈母堂)。

在登記好了住宿,且安頓好了行裡後,就在其入口處一側的小吃攤簡單的吃了燴飯及綜合湯當作今日晚餐。餐點是素食的,配菜不少,但多是人工素料,有素肉、素火腿、素丸子等,不能說不豐盛,只是吃得有點不習慣我應可算是個葷素不忌的人,但對這些素肉、素丸等的加工食品就比較沒辦法了不過在此時此刻也不能要求太多草草吞了便是。原本是想餐後在附近走走的,只是天色在這短短的時間就暗下來了,且霧氣漸濃,氣溫似乎也在下降中,本想山上較無光害也可以觀星月的,怎奈月也朦朧,星兒無蹤,所謂是計畫敢不上變化,一切都只能作罷,只能早早回房休息,等待明天來臨。

山上氣溫較低,廟方提供的被子並不厚,但床板上墊的是可以自行調節溫度的電毯,所以這一夜睡得還是很暖和。也因為時間尚早暫無睡意,趟在床上蓋著棉被刷刷手機,聽聽音樂和隔壁房間大統舖的那群登山客天南地北不知聊些什麼,不久就不知不覺的睡著了(現在想來隔壁那群人聊的應該是没有精彩吸引人的)。人年紀大了,半夜總不免要起來放水,推開那房門外面是又冷又黑第二次醒來,我決意即使會潰堤也要忍到天亮,幸好很快的早上六點的鬧鐘響了。六點起床已經是習慣了,盤點了行裡,再整理了下行頭門面,到外面看看黑皮是否還在,準備吃早餐也在週邊走走。

手機APP知道眼前這座山是合歡西峰

開基梨山老母(慈母堂)前的山丘看來已完全被開墾了,山坡變成了一層層一階階的梯田,階層之間互有引道方便農機進出。如果要以秃頭來形容這山頭也是可以,觀察這週遭,生活環境並不好,人們為了謀生忍受種種不便,來到這裡開墾農耕,在早期是被鼓勵許可的,但社會經濟發展成熟到一個程度之後,大部份的人所得及教育水準提高了之後,關注的議題由民生經濟轉移到環境保護來,爭議接踵而來,擁護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找不到一個平衡點。但這今天不探討這些議題,也無能力去探討就只是純粒紀錄本日所見。

在離開華崗前,再在附近拍了幾張照片

開基梨山老母(慈母宮)入口

華崗勒石

出發後,回頭拍開基梨山老母(慈母宮)

义路口,左轉往華崗圓環(可前往合歡溪步道,這是個值得一遊的地方,但我們不要忘了除照片攝取美好景色,留下美好記憶外,與腳印外,不要取走或留下任何東西),右轉往霧社及埔里,今天要借道霧社下山,所以要右轉。

氣象預報梨山地區今天有30%的下雨機率,不知道這是否適用於華崗地區,但這天色看來不妙,快快離開才是正道。只是面對這開闊的視野,總是忍不住停駐下來留下影像,照片中間那為雲層所覆蓋的山峰為「劍山」。

回頭鳥瞰華崗地區

繼續前進,路是緩緩的向上延伸出去,前面的天色變得讓人覺得樂觀多了,南方屬於藍色部份的天空越來越多,今天應該是不至遇到下雨了。

這段路旁許多的農田裡種的是高麗菜,一顆顆的高麗菜,油油綠綠的,幾乎可以看到它的甘甜鮮脆(雖然有識之士說我們是在吃掉臺灣的山林土地,但此時凡夫我滿腦子只想到高麗菜甜脆的滋味)

高海拔地區務農要比在平地辛苦耗力(由昨日騎車上華崗悟得),菜園隨著山勢地形開墾,其間高低落差是個大障礙,農民需要借助特殊的農機來完成,也才能達到大量種植的經濟效益。這一早菜農們便已開工了,此時天龍國人應有不少還在睡夢中。

於陡峭的坡地開闢梯田是項浩大的工程,而在其間耕作也很艱難,在作物收成之後的集運更是個大問題。

力行產業道路的最高點,這裡似乎是力行產業道路的最高點了,這樣的景像感覺自己已經在山之巔了。

眼前的路順著山腰,蜿蜒繞行而下,經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遠山那些細細長長的羊腸小徑似是掉落在山裡的緞帶,是今天所要行走的力行產業道路的一段。

山極為安祥,微風輕拂著這大片的青蒜,沒有人打擾,若有,只有我閒人一個

途中偶而會遇到廢棄的房子,有一半的時由高麗菜陪著,當高麗菜不在時,它看來已飽盡風霜,但也可見當年它也曾為其主人遮風避雨,帶來溫暖的身影,如今可能因主人另造新居功成身退,仍然昂首屹立,供人緬懷。

整條力行有無數的字彎,這只是其中小的一個

山上水源不穩定,所以沿途會看到許許多的儲水池,和大型的儲水桶。

這裡有幾戶人家,但不見人蹤,也有一個中華電信的機房多年來的經驗進入山裡來幾乎只有中華電信了。

幾座山了,路還是不停的繞,雖不是千重山,此時已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了。但我知道前面那座是我要經過的地方。眼前的田地都耘得有條不紊,務農也是需要知識與技術的,這麼一大片更是需要耐心。

從華崗滑下來,一直看到遠方對山的山嵐輕揚,好不美麗,但後來發現這是個美麗的錯誤。

有著或黃、或橙、或紅的楓槭崇山峻嶺間,顯得奪目,美中不足的是上方那已被墾平黃土裸露的坡地。

若是把鏡頭拉長,縮小入鏡範圍,只留下青山綠嶺和色彩繽紛的楓葉就美多了。

下方的白色大房子是個製茶廠,而這片菜園農夫噴灑的不知是肥料、還是

已採收完成尚未清園的高麗菜田,留下了幾顆成長不好的,也有幾分趣味

菜農與山爭地,吋土吋金,充份利用。


又經過了好幾個彎道,這裡高度又比剛剛低了許多,和對山的視角快平了同樣的山看來又有不一樣風情。


眼前半山腰那條路,即是稍後要行經的路,大部份的土地可以利用的幾乎都開墾植作了,很難想像山以前是長什麼樣子,二十幾年前的影像已不復記憶了。

翠巒部落,依據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的介紹,翠巒部落所在的翠華村為南投縣仁愛鄉最年輕的行政區域。翠巒位於北港溪上游左岸,合歡山西北向的稜線上,松嶺南方山麓,原莫古波波舊址南方約一公里地,為北港溪最上源最北的聚落。(心理想是否可以從這裡下溪谷,然後沿著溪谷滑向國始鄉南港村啊!)

出了翠巒,面對的又是另一座山,再來的路似乎是上坡了,先前走過的路是一路下到這裡海拔約1,920公尺。

鏡頭拉近一點看清楚對面山坡開墾種植的情形,山坡間梯田一層一層的之間有小徑連結,有除了種茶外,大部份部是蔬菜,但看不清楚是那一種蔬菜和青翠的山林比較要說它美還是醜呢?也說不上來但就民生經濟的供給面言,它肯定維持了許多人的生計。

又前進了一段路,看到這樣讓人怵目驚心的大崩塌,雖然這不能完全說是過度開發墾地造成的,畢竟臺灣這塊土地地形地貌的演進平原的形成,幾乎全是因豪大降雨山林崩流失經千萬年慢慢累積出來的但近年山地的過度開墾也不能說是全然無關,只能說是今天您向老天硬要了一塊地,老天遲早還是會要回去的。


走過了坍塌段,再回頭望翠巒部落(實際上部落的主體應該是在教堂下方的山坡上),而在這裡左下方,還是看到先前的山嵐仍持續的飄著。

翠巒部落附近的道路狀況極其不佳,應該是較適合登山車騎行的,但若是公路車也非不定行啦!(公路車較輕,扛車前進應是輕而易舉的,或許比登山車用騎的還輕鬆,有心人不妨一試)

終於看到山嵐的源頭了,原來不是山嵐,而是火燒山。在此有位原住民大哥在旁邊注視著,手上拿著無線電在聯絡(想他應是巡山員)。手指著煙的源頭弱弱的請教這位大哥,他說是火燒山,應該是昨晚獵人餘火沒有處理好所致,他還說他已經聯絡好人手前去處理了。我又弱弱的問,那邊看來沒有路怎麼過去,只聽他淡定的說就先下溪谷,再找地方旁上去就可以,還說那邊是闊葉林只會悶燒,所以時間沒那麼急迫。經那位大哥說明後,心裡放下了許多,再說也幫不上忙,便繼續未完的行程,往前行進。

山坡非常陡峭,對於平常的茶樹的修整,除蟲,採收與事後的運送都是很艱難且没效率,所以茶農在茶園裡建了一條單軌運送帶,以機械動力來克服陡峭的地形方便快速的運送人員和物資,不只是茶園在許多其他的果園也常看到這樣的設施。

在早年交通建設不發達的年代裡溜籠和吊橋是山區跨越山谷溪流的主要交通設施。近年溜籠幾乎只能在山區裡看到,它還是肩負著運送人員及農作物越過山谷的功能,而其連接的另一頭通常是未有道路可達。而吊橋則較常看到,但也多在山區,我們這些住在平地的人,平常較少看到,遇到吊橋總心存好奇,把它當成一個景點,有機會的話能在橋上走走,拍張照片留念更好,十足的一個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心態。

力行吊橋,吊橋修造的年代並不遠,它座落在瑞岩溪(北港溪上游)上頭,雖然橋面並不寬敞,但在上面騎車或行走也算平穩,到對面走吊橋人一手比順著道路走少約400公尺的距離,在我之前有原住民朋友騎機車載人通過,所以我也就大膽試著騎黑皮過橋。(雖然如此,膽小怕高的魯蛇我心裡還是有點害怕,心裡胡思亂想著,這四下無人萬一失足連人帶車掉下橋去可没人來撿,這也大概是這趟旅行最冒險的舉動了。)


黑皮與吊橋合影


今天的行程就是順著力行產業道路而行一直在山裡頭繞,由於是在冬天裡,山上樹林也有不少是變葉木所以顏色除了綠還多了許多的紅橙黃,雖然不是很艷麗,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

滿山的綠色植被中,偶而會見到農事工寮,雖然多半簡陋,但其紅色的屋頂看來格外醒目,點在其間也增添趣味。

在力行產業道路,久久會與一部車輛擦身而過,這是條寧靜的道路,除了在蔬菜的產季特定的時段,並不會有太多的車流經過,而它的路況也不適合太大量的車流通行,除了在居住在沿線的居民,一般行旅也不太會走到這裡來。

紅香部落,山谷裡的聚落應該是紅香部落,那裡有著知名的紅香溫泉,有朋友問我有無順便下去泡泡溫泉。在當時我是有這想法的,但考慮到體力和行程時間的問題,我害怕一下去會無力騎上來,要牽車也是可以,只是下山的路途可能要摸黑,在山上還是要安份點不要冒這個險的好。

今年聖誕節沒有落在假日,前方山頭上部落的教堂方向傳來悠揚禮讚的歌聲,想必是在禮拜慶祝聖誕。為聖歌吸引的我繼續朝著部落前進,到了部落前始知這裡是力行村馬烈霸社區,也叫新望洋部落(馬烈霸是泰雅語高地的意思)

力行村、馬烈霸社區、新望洋部落

部落裡路邊曬的毛皮,是飛鼠嗎?

部落裡路旁的壁畫描繪出部落傳統生活

有高冷維士比的馬烈巴商店

是聖誕大餐無誤,總舖師正忙碌著,就等待禮拜結束…基督教是部落主要信仰

再見了馬烈霸

馬烈霸另一面的山坡,這個角度剛好是順光,拍了今天第一張有著藍天的照片。

山壁上樹木的色彩在陽光下變得更豐富鮮艷了,層次也更分明了。

希望古道的告示在路旁,我不知往上爬會到那裡去,會就此找到我人生的希望嗎?

建在河谷的台地上的梅香部落和紅香部落

梅香部落和紅香部落的入口標示,車子騎到了這裡已是中午時分,人已經有氣無力了,應該是要找個較寬闊的地方停下來煮食午餐才是的。但是剩下的水量已經不足煮泡麵了,在先前在馬烈霸又忘了補水,這下子麻煩大了,也還好這一段路都有樹蔭蔽護,還能再撐下去。
不過幸運的是,在稍前的路段遇到了貴人,在這裡遇到了幾位來自發祥部落的原住民大哥,他們出來打獵,在此等待伙伴從路旁駁崁上的山上背山豬下來。由於他們熱情的打招呼,問我從那裡騎過來的(而找可能是已經騎到神智不清了,一時竟答不出來),還主動的問我還有水嗎?我於是順勢停下來休息,也接受了他們的水,及分享的芋薯餅,和他們聊了一下子,他們說山豬已經到手,獵狗先回來了,伙伴扛著獵物要從這附近下來(可是我觀察了山壁那邊只有雜亂密實的樹林,那有路啊!),帶頭的那位大哥卻說他們下來就有路了。本來我是想要等等開開眼界看他們的獵物的,無奈時間不允許,只能向他們告別並請教前面的路況及還有多少坡也祝他們每次狩獵都豐收。

和貴人們的合照(手上拿即是他們送給我的甘霖)

由剛剛問的聊天得知,前面的路況已經和緩了,離霧社出口也已經不遠了, 心頭重擔突然放下,心情頓時輕鬆不少,世界又恢復成彩色的了。

是住家還是工竂,感覺是建在危地上


這裡的山頭可能是在採收後的農休期,看起來是裸露違和的。

這張照片多了些楓香和扁柏之類的,看起來就較有生趣,棚架部份應該是葡萄園

山是美的,適當開墾利用可以利國濟民,過度的開墾卻可能帶來不可逆的災害,我們臺灣地狹人,國土利用與經濟開發都是重大議題不可偏廢,但如何求得平衡是需要時間的,而不是像現在的各界用比大聲的方式來決解的。

出運啊! 很高興的順利的出了力行產業道路(89),二天一夜的力行小旅行行程到這裡算是結束了,行走力行是很單純的心思,只是因為常和車友聊到,加上很久以前開車走了一趟,記憶已經模糊了,想再次走一次,看一次,也可以請心情讓存在著莫名壓力的心可以放放風放放鬆。

出了力行道路接上台14甲線一路到埔里都是良好的路面,途中經過了看到了


霧社萬大水庫


仁愛鄉霧社市區

莫那魯道紀念碑

忘了橋名的一座橋

人止關在此假作上山狀蒙欺世一下

梨山華崗力行產業道路慢漫騎全篇完,致於力行產業沿線的開發所衍生出來的經濟民生環境保護相互衝突問題,長時間的紛紛擾擾,各有立場,也都有道理,卻差一個平衡兩全之道,而任誰來主事,也必定是順姑逆嫂,兩邊不是人也鐵定要當壞人,所以本魯蛇全文只能以世俗觀之述之。